banner
无线测温接收终端系列

首页 > 产品中心 > 无线测温接收终端系列

中国天楹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3-12-27 12:34:06     来源: wwwkaiyun.com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横跨传统环保与新能源两个行业领域。公司在环保行业深耕十余载,以垃圾焚烧发电、城市环境服务与环保装备制造为压舱石,打通了从前端清扫、中转分选、末端处置的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公司立足传统环保行业同时,以储能为切入点,进军新能源行业,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形成“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经历十余年的快速地发展,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相对成熟,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1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解决能力达到89.12万吨/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中焚烧处理占比已达68%,已超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解决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解决能力占比65%左右”目标。随着在建项目加速投运和新增项目释放,我国已基本完成焚烧替代填埋的历史使命,产业布局已经初具规模,行业迈入稳步发展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垃圾焚烧行业的关注焦点逐渐从新项目开发转移到已运营项目的精细化管控及智能化升级,行业内企业将结合自己资源优势,一方面打通固废产业链实现项目协同处置,另一方面着手布局新能源业务,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环卫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我国的城市环境服务市场进入快速地发展阶段,城市环境服务行业呈现多样化发展。一方面,随着《“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发布,生活垃圾分类等小规模项目增多,以物业公司为代表的多元主体持续冲击传统环卫服务商份额,同时环卫服务产业链上游的环卫装备企业和产业链下游的固废处理企业也顺应趋势纷纷进入,参与企业呈现多样化,行业集中度出现显而易见地下降。另一方面,环卫清扫保洁、垃圾分类、垃圾收运以及末端处理等环节业务相互交叉,城市管理从分散走向综合成为发展大趋势,环卫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进一步向“城市管家”模式方向发展。此外,自2022年以来,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发布《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多个涉环卫领域的政策标准,均鼓励参与农村厕所革命、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运营,农村环卫市场正在持续扩容。我国环卫行业规模逐步扩大,对参与企业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实力提出更高要求,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环卫一体化及智慧环卫慢慢的变成为国内城市环境服务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近年来,随着“双碳”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模式不停地改进革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技术水平大幅度的提高,部分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1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了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以“补短板”“锻长板”“聚优势”“蓄后势”四大行动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强化科学技术创新支撑,提升高端装备供给能力。该行动计划对于推进环保装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发展模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加快形成创新驱动、示范带动、平台保障、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起到积极、长远的影响。

  在全球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构建以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成为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间歇性的问题,对电网频率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模式也需要重构。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提高电力系统和区域能源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迫切需要,在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需求空间广阔。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从政策体系、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到产业链和标准体系建设均实现跃升突破。

  截至2022年底,全国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较上一年增长110%以上。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政策、技术以及市场多方合力的结果。在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对新型储能技术进步、政策机制、行业管理等问题作出总体安排,同时全国各地也在加大新型储能发展研究力度,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在技术方面,新型储能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大幅提升,安全防控技术和措施不断完善。新型储能技术突破和经济性提高,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型储能行业正在经历从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并逐步形成产业化体系。但新型储能发展仍面临着价格机制尚未确立、商业模式有待探索、新能源配储标准缺失以及监管难度大等诸多问题,随着支撑政策密集出台、行业监管的不断完善以及储能技术更新与进步,新型储能必将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1)垃圾智慧分类业务:公司提供覆盖城市全场景的垃圾分类解决方案和服务,通过“线上+现场”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方案设计、硬件布设、操作运营(含宣传)等组合式服务,在“两网融合”、厨余垃圾回收、居民宣教、有害垃圾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目前公司主要通过参与政府招标并签署服务协议取得垃圾智慧分类项目。

  (2)城乡智慧环卫业务:公司利用全球运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智慧环境管理云平台,为城镇、农村的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公共广场、公共水域等区域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清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城乡智慧环卫项目主要为政府采购项目,公司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获取,处理费由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清运区域工作量核定固定或单位处理费后按时支付。

  (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深耕十余年,构建了世界一流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链,原生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熔融、炉渣资源化处置,从垃圾到资源,开创一站式三化处理新模式。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更高标准、更低排放的“面向未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设计运营理念,积极应对垃圾焚烧处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邻避现象”的现实矛盾。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主要采取特许经营权方式,约定经营期限及运营期付费标准,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垃圾处理费以及销售电力和副产品取得的附加收入。公司通过BOT、BOO的投融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业绩基础、建立了良好口碑,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为公司现有业务的稳定运营及未来新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固废综合处置业务:针对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和医疗废弃物等各类固体废弃物的特性和处置需求,公司可提供定制化的成套垃圾处置解决方案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实现各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和高效资源化利用。相关服务方案的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已经过公司各类运营项目的充分论证,消纳技术路线和处置设施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工艺先进。

  (3)再生资源回收与分选业务:依托环境服务全产业链,以互联网产品和软硬件技术系统为载体,以构建再生资源渠道及逆向物流体系为基础,公司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运营的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分选后的再生资源除公司自行回收处置外还可销售给专业回收处置公司。

  公司提供优质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解决方案及行业领先的新型核心装备,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智能分类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营及移交。除满足自有项目所需设备外,公司还通过参与政府、同行业环卫企业的各种环卫装备采购的招标和询价进行环保装备销售。

  公司通过优化整合当地电源、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储能为据点,向前端扩展至分布式光伏发电、地面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生产业态,向后端扩展至智能柔性电网、充电桩等电力消纳环节,进入完整的新能源黄金赛道。公司充分发挥重力储能的调节能力,依托“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进一步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为系统提供调节支撑能力。在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择优选址,如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光伏发电等,多线并举,逐步建立起在新能源赛道上重要节点技术的核心优势。通过建立区域能源中心,将区域内风、光、水、余热、生物质、生活垃圾等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进行集中化储存,再对区域内不同用户进行冷、热、电、氢等能源的一体化供应,在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同时,强化区域内用户运营的深度,为后续拓展能源数据等增值服务打下基础。

  公司始终贯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的人才发展观,注重专业人才与技能人才的集聚与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人才队伍,旨在为公司裂变式能级跃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技术人才超500名,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名,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3名,双创博士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7名。公司成立江苏省废弃物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和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在加拿大渥太华、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设有先进技术对接平台,吸收海内外优秀人才从事垃圾焚烧发电、等离子体相关应用和重力储能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

  公司以创新为导向,依托高端设备的制造和研发能力,致力于通过等离子技体术、自动分类分选系统、智慧环境服务综合云平台、零碳能源互联网中心和智能网联中心等环保新能源全产业链节点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化、产业化,引领全球环保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资质荣誉科技项目共130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新技术产品认定44项;公司共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26项,发布企业标准81项。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608项(其中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517项,外观20项),软件著作登记60项。

  公司业务覆盖环境清洁、垃圾分类、环卫收运到末端处置的全产业链,在长期项目运营实践中,依靠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不断改进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优化固废管理运营模式,在业务拓展中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实现项目的快速复制。依靠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公司成功打造了“中国天楹”的国际品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竞争力强劲的技术、设备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稳步点亮全球业务版图,健全的营销体系助力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特色营销和服务品质得到了行业赞誉,赢得客户的高度肯定。

  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拥有丰富的融资渠道。公司坚持产业与资本环环相扣,着力深化产业与资本融合。公司拥有优质的欧洲资本平台,为完善产业布局,优化投资结构,先后设立多个基金平台,打通切实可行的产融结合渠道,为资本密集的环保行业注入活力。依托公司强大的产业系统性资源,基金平台在环保领域内进行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并购,对细分行业进行升级与改造,为公司发展带来增值服务,实现与公司的战略协同。

  公司拥有全产业链上多个节点的世界顶级装备制造能力,产品覆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分类、转运系统、车辆设备等环保技术装备领域以及储能技术装备领域。公司设备制造车间创新引进了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全自动化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等,保障高品质、高智能化的装备制造。

  公司深耕城市固废综合管理领域多年,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运营能力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熟悉全球市场及国际业务,对全产业链各业务环节的技术、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刻理解,对公司的竞争定位和发展战略拥有清晰的思路,能很好地控制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投资风险、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建设风险。公司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核心管理团队亦保持稳定,在多年的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创建价值表达工程模式,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引入合伙人机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司管理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度,公司立足传统环保行业,以储能为切入点,深入探索新能源产业,持续构建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特色的“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发展新格局。公司已分别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11月完成对Urbaser,S.A.U.100%股权以及GeesinkNorbaHoldingB.V.100%股权的出售,受Urbaser,S.A.U.与GeesinkNorbaHoldingB.V.在资产交割完成后不再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影响,截至2022年底,公司经审计总资产264.68亿元,

  较上年增长8.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2.91亿元,较上年下降5.89%。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7.07亿元,较上年下降67.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亿元,较上年下降83.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8亿元,较上年下降42.54%;实现每股收益0.05元,较上年下降82.76%。2022年度,公司再次入选“2022全球新能源500强”、“2022中国环境企业50强”,被国家工信部评为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荣获2022年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和2022年中国光储充行业最具投资价值品牌奖,公司两项发明专利首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依托垃圾焚烧发电核心工艺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以及数十年来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积累的深厚运营经验,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2022年全年,公司境内外各运营(含试运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计实现生活垃圾入库量约491万吨,同比增长20%;实现上网电量约13.6亿度,同比增长27%。公司通过技术改革引领项目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项目运营品质的同时,也在积极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境内外各在建项目建设。报告期内,公司越南河内项目、深圳天楹提标改造项目、重庆铜梁项目一期、陕西蒲城项目一期以及宁夏固原项目一期相继投入运营。

  境内外项目的相继投运,展示出中国天楹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精确高效的核心技术成果输出能力,以及优质完备的项目综合实施和落地能力,在建项目的陆续投入运营将为公司境内外现有和潜在项目贡献更加丰富的建设及运营经验,持续推动公司“环保+新能源”双引擎战略深入布局。

  依托可涵盖环境服务行业所有节点的全球智慧管理平台,采用成熟先进的机械与人工交互作业模式,搭建以数万类投放设备、上千类收运装备、智能硬件为基础的专业化数据库,配套建设与垃圾产生源头、中转设施和末端处置匹配的物流系统,公司持续为项目所在城市提供专业化、高效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城市环境服务。2022年,公司先后中标了如皋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服务项目、郸城县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服务项目、延吉市美丽乡村环卫一体化项目、西安市阎良区城区环卫作业项目市场化运行采购项目、元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村环卫一体化项目、南通市崇川区四分类的“三定一督”达标小区服务项目以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等多个城市环境服务项目,为境内17个省市自治区35个城市提供了专业的城市环境服务。

  依托现有产业、技术和产品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装备制造业务在保障垃圾焚烧发电设备供应的同时,加速重力储能示范项目顺利落地,完善重力储能产业布局,通过引进、消化与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掌握重力储能关键核心技术,在充分吸收国外重力储能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多项技术进行了升级完善和本土化适配,目前公司已具备重力储能成套设备完全自主化生产制造能力。

  2022年度,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统筹安排生产制造任务,进行牡丹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长春市九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马尔代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EP项目以及法国巴黎ValoMarne垃圾焚烧发电厂设备承包项目等多个境内外项目的设备生产。报告期内,成套设备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复审并再次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入选江苏省科技厅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入库企业名单,主要负责起草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处理技术规范(DB32/T3558-2019)”荣获首届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培育建设的工业设计中心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2年度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

  报告期内,在医疗废弃物处置领域,公司紧抓技术升级和产业迭代战略机遇,迅猛出击把握优质并购和新建项目机会,实现全国成规模布点,通过先进标准淘汰落后技术和项目,助力占据全国医废处置市场。2022年度,公司旗下各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高效、有序开展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转运及处置工作,合计处置医疗废弃物达2.9万吨。

  报告期内,公司在可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体系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建立线)融合的三级回收体系,以线上平台、资源回收站和绿色分拣中心为依托,打造城市创新性资源回收体系。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建设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通过AI智能技术赋能实现废弃物的高效精准分选和梯级利用,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落地的8座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均已实现正式运营,设计分拣规模合计达550吨/天,其中已有4个项目完成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另有南通楹瑞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宿迁市泗阳绿色智能分拣中心以及秦皇岛楹瑞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在报告期内顺利通过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认证。

  为策应国家双碳战略,发展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落地能源大数据等新业态,形成以区域性能源数据集中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区域零碳能源互联网中心和智能网联中心,构筑未来城市虚拟电厂。公司于2021年正式涉足新能源产业,与如东县人民政府签署《新能源产业投资协议》,就滩涂光伏发电、海上风电、储能、氢能、零碳数据中心等新能源业务与如东县政府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协定;并与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美国STERA能源公司、天空塔(北京)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中国境内首个100MWh重力储能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以重力储能为切入点,全面进军新能源赛道。

  2022年初,为引入国际先进储能技术,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公司控股子公司Atlas与重力储能技术开发商EV公司签署了《技术许可使用协议》,根据协议,EV公司授权Atlas在中国区(含香港、澳门)独家使用许可技术建造和运营重力储能系统设施,公司通过引进并推广EV公司先进的储能技术,加速推动重力储能项目在中国落地。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开发及全产业链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报告期内公司与境内外多家行业内“高精尖”企业、专业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能源市场开发以及重力储能技术研究与项目开发等相关事宜达成战略合作,持续推动公司系统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生态。

  2022年,公司汇聚全球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加速推进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亦积极布局大型地面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板块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已成功实现总部园区3.1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菏泽能楹5.9MW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及菏泽光楹5.5MW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其中总部园区3.1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是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首个成功并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项目从设计、采购、施工到运营均由公司新能源团队独立自主开展。2022年9月,公司与通辽市人民政府、中国投资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在“十四五”期间共同打造通辽千万千瓦级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公司计划利用新能源配重力储能,发展氨为储氢介质,贯通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和传统产业,开发出一条符合我国能源结构特点的“清洁高效绿氨合成-安全低成本储运氨-无碳高效氨氢利用”的全链条“氨-氢”绿色碳循环经济路线。目前,公司新能源业务正从储能、分布式光伏拓展至大规模风光发电、储能及绿氢、绿氨一体化融合发展,极大充实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推升企业规模迈上全新量级,为打造中国天楹全球低碳、零碳品牌奠定扎实基础。

  长期以来,公司以创新引领发展、以高新技术攻关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环保业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成为突破新一代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工艺与成套装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拥有国际专利、被工信部评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的850吨/天大吨位模块化生活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填补了国产空白;公司自主研发的行业内第一个智慧服务云平台,实现对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相关环节一体化运营管理。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以零碳、储能为切入点,对零碳社会的未来科学、技术、产业、工程、治理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报告期内,公司启动建设位于江苏省如东县的中国首个100MWh重力储能发电项目,这是公司引进并大力推动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助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性创举。

  报告期内,公司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获得多项荣誉。公司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炉”和“利用等离子体炬资源化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首次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在2022(第三届)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暨零碳中国城市峰会上,公司“新型零碳模块化重力储能”创新技术入选2022年度十大“零碳中国”创新技术;公司“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体熔融资源化利用技术”入选2022年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技术成果库;公司自主开发的“等离子体熔融资源化技术与先进系统装备研发及示范”荣获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科学技术创新一等奖。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资质荣誉科技项目共130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新技术产品认定44项;公司共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26项,发布企业标准81项。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608项(其中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517项,外观20项),软件著作登记60项。中国天楹正持续以创新为导向,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引领全球环保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实实在在的节能降碳成果,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环境卫生服务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政策加码下,分类项目标的和环卫需求增加,清运和清扫规模不断上升,不同行业的企业逐渐齐聚环卫服务领域,城市管理从分散走向综合,环卫项目也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依托自身专业而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智慧管理云平台,公司高品质、高效率的环卫项目运营能力已经得到客户与市场的高度认可,这对公司现在及未来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行业集中度较高,新项目释放逐步放缓,增量空间减少,市场下沉至县级区域,存量项目的高效运营及降本增效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未来行业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农村收运体系完善带来的潜在市场空间释放、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城市垃圾增加、新能源业务转型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等。作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及维护的A股上市公司,公司拥有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在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7个,合计垃圾日处理规模超3万吨/天,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福建、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吉林、黑龙江、陕西、宁夏、内蒙古、重庆等,以及境外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在建项目产能持续释放,已运营项目拓宽降本增效渠道,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型储能行业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到产业链和标准体系建设均实现跃升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推进“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以储能为切入点扩大新能源业务布局,向上获得风、光资源,向下获取电站运营的稳定收益,同时,公司在重力储能、储氢、储氨等领域均有丰富技术储备,目前已申请百余项相关专利。公司已陆续获取如东滩涂光伏发电项目、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通辽市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等项目,参与投建毕节市“风光水储”一体化能源基地项目,新能源领域业务布局快速发展。

  公司以“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为发展战略,在以垃圾焚烧发电、城市环境服务与环保装备制造为压舱石,打通从前端智慧环卫、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到后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产业链的基础上,以储能为切入点进军新能源产业。未来公司在夯实环保主业的同时,将以重力储能为核心,推动区域零碳能源中心建设,形成风、光、氢、储、生物质一体化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自主可控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业务体系,切实打造具备强大助推力的战略增长新引擎。

  公司将以自有发电厂为依托,围绕重力储能、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因地制宜在全国、全球市场推广“新能源+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多种业务模式,推动公司储能业务规模化发展。通过构建虚拟电厂和大数据中心,加强配电网的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实现零碳发电数据纳入能源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以数字化高效赋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业务。通过加强科研攻关,适时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再生能源制氢等负碳创新技术,在低碳业务基础上构建负碳排放技术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

  公司的国内市场拓展将以省会城市、地级市为主,强化区域整体联动,深入挖掘各地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可再生资源、能源以及“双碳”发展需求。在海外市场,重点拓展东欧、中东、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地区以及中南美、澳新、非洲地区,因地制宜部署资源,契合各地区、各国环保产业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为海外业务关键抓手,兼顾EPC、EP项目的获取,充分发挥并强化集工程设计、智能制造、设备采购、项目土建、跨境运营为一体的海外项目管理优势。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公司将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产学研等多渠道创新整合,充分发挥云计算、AI等技术在推动环保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面的“推手”作用,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与专利资源库,从业务需求出发,覆盖研发、部署、实际运用的一站式研发模式,敏锐感知市场动向,迅速优化研发理念,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效转化。

  公司将凭借优质资本资源的汇聚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手段,构建规模庞大、机制成熟的全球产融平台,公司下设的产业并购基金聚焦战略新兴领域,通过资本和产业的深度嫁接,以价值投资为行业发展赋能,通过线性增长与非线性增长双轮驱动,开创产融互动良性循环的全新局面,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作为国际化上市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环保产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维持城市顺利运转的刚性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具有良好信誉和公信力的市政机构,业务经营发展稳定,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机构,国家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监管力度加大都会对公司的运营投入、盈利能力和产业布局有着较大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在向主管部门传达保持政策稳定诉求的同时,也将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和完善运营管理制度等措施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各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重点行业,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环保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受益于产业规划提振和环保利好政策的出台,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以及越来越多其他行业新进者加入的背景下,若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持续获取优质标的,并在技术研发、项目运营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公司在环保行业的领军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公司将坚守主业,通过加强研发、完善产业布局等措施抓住先发优势,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巩固行业地位。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环保企业,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拓展国际环保市场的同时,法律环境变化、政治波动乃至政府更迭等风险也已成为了影响公司海外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维护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谨慎分析、综合考量,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形势、法律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项目管理不善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公司也将积极面对,根据不同的风险,制订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和化解风险。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天楹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线上线下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上一篇:家电厂-北极星环保网 下一篇:代尔塔符号长啥样_代尔塔符号
wVL6w17qeFBma+e9MPrdZXLX4HdCsC+DDTV2G6gClYk50PTv6hubtRkp7Gmlj4D8vT+YPVgvjoVv8v0/LIp6CDxvnMk8teJrydV6FuEXCY0zuyq6NF/QpS92BpbdmT+A62REo88rVxVAdb7vf0UFMeapo1B8U0qnXnRB1MLTnHBeAjBcRm2A3uOzQ9Pk8FnVSNYbG/Atq9EjpgmVoy9Bm3B9zduaqevi8eOYjVx912+qf4xVeHbzKtZxYwUNN5ndrcAPJu3w07UWhMQfVfjswg==